党建名片
医院始终以党建为引领,将中医药传统“和”文化医院的精神、宗旨、发展战略中,形成了“和为强、和为本、和为善、和为仁、和为廉、和为先”医院全面工作的“六和”中医特色党建品牌工程。医院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中医药特色持续彰显,名医名院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王永钧获评第四届国医大师,为杭州首开先河;刘敏如、沈宝藩、徐经世、施杞等国医大医院;组建“医院城市医疗联合体”,医院……党的十八大以来,医院围绕“健康杭州”和“中医药名城”的目标,连续打出发展“组合拳”,为市民提供高质量有温度的中医药服务。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吹响,院党委将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医药‘名院、名科、名医’的‘三名’发展战略。”七十年初心如炬,医院党委书记李艳娟展望,进入“一院两区”的发展新时代,医院将继续打造“国内一医院”,中西合璧、双向发力、护卫健康。
为中医注入现代化思维
从“国医大师”到中医名院强科
“我得过肾病,当时吃了一位西湖船工给的偏方后慢慢好起来,开始对中医产生兴趣,辞职学医。肾病患者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我们要看到自身不足,引领团队更加强大。”7月20日,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专家、主任中医师王永钧,作为我省唯一代表、杭州市首位中医专家,荣膺第四届“国医大师”称号。
“年轻”,是不少人对王永钧的一致印象。尽管已87岁高龄,他仍坚持每周坐诊五个半天,头发花白,眼中却总是灵光闪动。从医60余年,王永钧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医院多个第一:第一个开展肾穿刺活检术,第一个建立肾病实验室,第一个开展中药皮肤、结肠、血透等系统透析疗法。参与的“IgA肾病中西医结合证治规律与诊疗关键技术的创研及应用”项目,获得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中西医没有门户之见。从中医发展、守护人民健康的角度来认识,中医现代化非常重要。科学仪器能帮我们发现细微之处,通过中医辨证,扩大对疾病的认知范围。”王永钧说。
当天与“国医大师”同时揭晓的,还有第二届全国名中医评选结果,医院主任医师何嘉琳上榜。作为另一张闪亮的中医药“金名片”,医院中医妇科在何嘉琳的带领建设下,壮大为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国家首批流派传承工作室和省不孕不育中医药防治中心。在两孩、三孩政策下,为无数家庭带去生育希望。科室“何氏妇科”已传承五代,并在意大利、泰国等地设立工作站,为中医药海外传播贡献力量。年生殖医学中心顺利通过国家卫健委评审,为更多家庭的求子梦带来福音。
“名院、名科、名医”,70年来,医院始终坚持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将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作为重要使命,培育和打造特色优势学科,彰显中医名院效应。
目前,医院共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8个、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专)科14个、省市共建重点学科1个、市级重点学科15个。年,医院有15个学科列入杭州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其中肾内科、中医妇科被列入杭州市医学高峰学科牵头学科。
尊重名医、爱护名医,医院历任党政领导班子通过搭建名医传承工作室、组建传承团队、开展院内师承等途径,加强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收集整理。王永钧、何嘉琳等一批名老中医至今躬身杏林,让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目前,医院有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中医2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13名、浙江省国医名师2名、浙江省名中医17名、杭州市名中医33名。中青年人才队伍也进一步扩充加强。同时“筑巢引凤”,先后聘请刘敏如、沈宝藩、徐经世、施杞4名国医大师,以及齐永、韦企平、谢强3医院特聘专家,在医院设立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提升名中医人才队伍质量,助力杭州“打造国内一流的中医药名城”。
“飓风”营救“跑赢”死神
中西医结合双向发力护卫健康
中医保领先,西医跟前沿。70年高质量发展,医院中西医结合,抢救急、危、重症病人,双向发力护卫人民健康。
9月中旬,第12号强台风“梅花”影响杭城,当晚,50岁的周女士骑电动车回家途中,车前轮擦到障碍物,连人带车摔出两米远。不一会,医院武林院区急诊抢救室的院前互联报警系统响起,急诊外科值班医生谢阳阳立即汇报,启动创伤中心多学科抢救流程。晚上7点,救护车载着患者入院时,急诊科医护已就位。医院多学科联合会诊,同步启动创伤救治流程。凌晨时分,完成两场大手术的周女士转入重症监护室,重获生机。
“心脏破裂是最严重的胸部创伤,发生率低而死亡率极高。周女士是不幸的,又是十分幸运的,事故发生后,她遇见了高效的医警创伤联动、院前急救以及院内多学科创伤中心团队的精诚合作。正是这样环环相扣的‘飓风’营救,帮周女士‘跑赢’死神。”医院副院长王弋总结。
既运用中医药诊治各类疾病,又熟用西医开展各类外科手术及创伤救治,近年来,在“两院一体”的总体建设框架下,医院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建设持续加强,医院快速救治急危重症能力和水平提升。年7月,医院荣获全国静脉血栓防治中心“优秀单位”称号,是浙江省首家医院。武林与丁桥两院区医疗业务布局进一步优化,4个重点监控病种、8个重点监控术种,医院第一,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层次健康服务需求。
名医工作室落户家门口
专科、专病联盟加速医联体建设遍地开花
“章教授,真是做梦都没想过,你会在我们家门口坐诊。以后看病不用跑远路了。”医院,张女士走进诊室,激动挽住省级名中医、医院副院长章勤教授的手。张女士产后体弱,一直想找章勤开方调理。听说医院医院,中医妇科章勤等名中医工作室相继落户淳安,张女士特地挂了号。
基层中医化,中医基层化。近年来,医院推动高质量健康杭州建设,不断促进医疗服务体系高效整合,送医到百姓家门口,实现看病不出区、不出县。
医院不断深化双向转诊服务,推进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年联合主城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医院城市医疗联合体”。同年医院医院两家分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科研教学能力和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既“造血”又“输血”,解决基层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
省内联合,省外结盟。十年飞驰,驶入学科发展快车道,聚焦百姓高发病,医院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组建区域专科、专病联盟,加速推进医联体建设遍地开花。
年5月,医院在丁桥院区举办浙江省UBE(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联盟成立大会,现场79家医院结成UBE联盟,医院成为联盟总理事长单位,骨伤科主任潘浩教授担任协会主席,与联盟单位名医大咖共商脊柱退行性疾病微创诊治新思路,助推“健康中国”建设步伐。
今年9月,面对胆石症发病率进行性上升趋势,医院又牵头成立杭州市中西医结合胆石症专病联盟,市属、区、县等17家医院加盟,现场达成胆石症中西医结合治疗规范共识,形成补位发展模式,协同打造优势学科高地,助力健康共富。
数说十年
●现有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中医2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13名、浙江省国医名师2名、浙江省名中医17名、杭州市名中医33名;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1个、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1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1个、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1个(2期)、省国医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2个。名老中医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中青年人才队伍进一步扩充加强。
●共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8个,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专)科14个,省市共建重点学科1个,市级重点学科15个。年15个学科列入杭州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其中肾内科、中医妇科被列入杭州市医学高峰学科牵头学科。年9月成立杭州市中医药研究院、杭州市名中医研究院;年1月,医院成为浙江中医药大学直属同质化管理的附属医院和杭州临床医学院,医院高质量发展。
●自年疫情发生以来,医院先后派出余人次驰援武汉、河北、北京等地抗疫;余名医务人员组成应急、机动、后备核酸采样队,累计为70余万市民进行核酸采样;年丁桥院区勇担重任设新冠疫苗方舱接种点,累计完成接种近20万剂次;累计为各区县、隔离小区和隔离酒店10万名人员提供中药服务。中共医院党委荣获杭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