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骨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入医保后手术机器人公司转向新模式
TUhjnbcbe - 2025/6/30 19:39:00
北京治白癜风哪里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来源:器械之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且24小时后方可转载。

近日,天智航发布公告称,接受了北信瑞丰、大家资产等13家机构对公司的调研,在本次调研中天智航详细回答了有关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最近的纳入医保政策影响等诸多提问。

目前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在国内骨科市场渗透率相当低,这与手术机器人单台价格较高有关,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例,单台价格在万人民币左右,是阻碍其市场推广的一大难题。

在回复提问时,天智航提出的发展新模式格外引人注目:今医院共建骨科手术机器人微创手术中心,预计在5年将分批建成60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微创手术中心。

同时称这一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医疗机构一次性购买骨科手术机器人所面临的资金支付压力。

最近机器人手术和相关耗材正式纳入了北京市医保目录,这对相关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在这一节点,企业将如何把握时机?新模式什么时候开始?未来的规划如何?且看我们详细的为您梳理。

01

共建平台降低成本

天智航提出的与非公医疗机构共建骨科手术机器人微创手术中心合作模式,具体是由公司为终端医疗机构提供设备,完成必须的技术培训,由非公医疗机构提供手术中心场所。

事实上天智航与医疗机构合作共建的模式从年就开始了。

年11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下达《关医院等21医院创建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的通知》,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骨科中心等21医院组织创建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

牵头医院,正是天智航的长期、深度合作单位。在应用中心的实际推广过程中,天智航是唯一入选的生产企业,产品终端中标价格大部分在万以上。

年9月10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下达《关于骨科手术机器人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组建方案的批复》(京发改〔〕号),同意组建方案。“骨科手术机器人”北京市工程研究医院作为牵头单位,北京积水潭新兴医疗科技公司、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水木东方医用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作为共建单位,实体化运行。

据媒体统计截至年底,公司大部分产品销售收入都来源于该政策支持,年、年、年在上述政策支持下的销售数量分别为2台、16台和31台,收入占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收入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3.57%、79.12%和76.58%。

随着国家对微创手术的投入逐渐加大,最近几年类似的手术中心接连成立,不过都是依托达芬奇机器人平台居多。

19年12月15日,“医院机器人微创手术中心”揭牌成立,搭建以“达芬奇”为“武器”的高科技平台,为贵州乃至西南地区培养更多的微创外科人才,造福贵州百姓。

今年4月2日,宁夏首个机器人微创手术中心医院挂牌成立,引进的同样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

据天智航透露今年公司医院的合作,目前主要是跟一些有比较强大的资源背景的合作方在谈,已经与国药租赁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而这种合作模式将来可能也会有政策出台。

《国家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年)(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优化创新医疗装备注册评审流程,支持拥有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国内首创且国际领先,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的医疗装备进入特别审批通道,优先审批。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医疗装备应用推广中心建设和新产品医保支付、收费定价等方面先试先行,积极探索创新医疗装备产品“购买技术服务”、“融资租赁服务”等模式。

目前,这个文件还是征求意见稿,还没有正式发布,如果政策正式发布,与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建骨科手术机器人微创手术中心的业务模式就有政策的依据了,会对新模式的推广速度更有利。

02

医保加持

根据《北京医保局北京卫健委北京人社局关于规范调整物理治疗类等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京医保发〔〕23号)规定:今年10月23日起,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进入北京甲类医保支付目录(可%报销),一次性机器人专用器械获得北京乙类医保支付(可部分报销)。

手术费用纳入医保支付,会对患者选择手术机器人手术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使用骨科手术机器人具有微创化、术后恢复快等显著优势,在医保实施后病人的负担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患者选择手术机器人手术的意愿也会得到提升,未来会有一个比较显著的增量。

手术机器人的一次性耗材包括:一次性使用无菌脊柱定位手术工具包、一次性使用无菌创伤定位手术工具包、一次性使用无菌保护罩等。

北京医保一次性机器人专用器械费用的支付标准是70%,天智航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产品已经进入18个省/市的收费目录,未来随着各地医保的逐步落地。

不过公司透露目前耗材收入占比并不高。尽管如此,使用一次性耗材的负担降低,患者选择一次性耗材的意愿也会增加,医院消毒设备的时间,提升手术率,减少感染,进一步增加设备的应用推广。

不过进入医保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能够收费是纳入医保的前提,企业首先要争取进入收费目录,如果没有进入收费目录,医院是没有办法向患者收费的,医院每使用一次都要贴钱。经过一定时间的收费后才能够在医保进行评审。

进入北京医保是有标杆意义的,其他地方后续进入医保会是一个逐步加速的过程。

03

机遇之年

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由34.0亿美元增长至55.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1%;预计未来五年,全球手术机器人行业将以19.0%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到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亿美元。

从细分市场的情况来看,骨科手术机器人主要用于脊柱、膝关节和髋关节等假体置换和修复手术。年,全球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销售额达到了.14百万美元,预计年将达到.59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8.08%(-);年,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为42.5百万美元,占整体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比重为9.99%。

从年开始,由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第一批专利保护陆续到期,多家企业开始涌入。美敦力、强生、西门子、史赛克等四家医疗器械巨头,合计斥资67亿美元,以收购的方式拿到了手术机器人的入场券。国内企业有天智航、键嘉、微创、鑫君特等。

美敦力的MAZOR是全球脊柱机器人开创者。年,第一代MAZOR脊柱机器人SpineAssit获得CEFDA认证,标志着机器人脊柱手术的开端。

8月29日宣布MAZORX在中国正式上市。MAZORX上搭载了强大的AI算法,所基于的数据库来自于平台累计5万多例手术,25万相应的螺钉植入。

史赛克的Mako关节手术机器人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已广泛使用,全球市占率达9%。并已经CFDA获证,是目前唯一在国内能开展关节置换的骨科手术机器人。

在国内,天智航的天玑是首家获得CFDA核发的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第三代产品TiRobot“天玑1.0和2.0”为通用型产品,能够覆盖盆骨、髋臼、四肢等部位的创伤手术以及全节段脊柱外科手术,分别为年11月和年2月获批上市。

键嘉机器人首款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产品“ARTHROBOT”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望成为首个获得NMPA注册证的国产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

鑫君特的ORHTBOT(欧博士)骨科手术系统脊柱外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于年2月获NMPA批准,系统包含自主研发的术前规划,手术导航和主动置钉等模块,其中手术导航更是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壁垒,结束了我国采用进口设备作为导航基础系统的历史。

微创医疗机器人鸿鹄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已获批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于年获批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点专项基金。另外在美国申请FDA批准的Skywalker骨科手术导航系统成功豁免临床。

手术机器人主要由控制系统、驱动系统和执行系统构成,分别对应伺服电机、减速器和控制器三大核心零部件。从成本角度看,上游核心零部件占机器人成本的超过60%。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这三大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水平有较大差距,不过中国政府十分重视高科技医械的发展,不断出台利好政策,扩大医疗保障范围。

国内企业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以天智航为例年上半年,天智航研发投入.19万元,占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61.12%,同比增长超过50%。

同时大力发展我国的优势项目,通过5G技术与13家医疗机构实现合作成功实现60例远程手术。相关项目获得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授牌“骨科机器人远程手术中心”和“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大数据平台”,目前已经初步建成骨科手术机器人远程信息平台。

骨科技术未来将不断向数字化、个体化、微创化、精确化和智能化发展。在这样一个手术机器人发展的机遇之年,国产企业能否成功突破,值得我们持续

1
查看完整版本: 入医保后手术机器人公司转向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