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央广网
央广网武汉1月30日消息(记者朱娜实习记者曾紫薇)早起穿上宽松的中式衬衫,行云流水般练习完单手倒立、打拳、八卦掌等全套动作,程声旗换上白大褂下楼,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作为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程氏正骨术”第九代传承人,程声旗师从叔父、“程氏正骨术”第八代传人程金良,坚持医武兼修,在武汉市新洲区汪集街孔埠社区开设“程声旗骨科诊所”,近三十年,将祖传中医正骨医术结合现代医学不断发扬光大,成为远近闻名的骨科名医。
除新洲本地人外,还有不少武汉中心城区,麻城、黄冈、安陆、咸宁等省内十多个城市,甚至安徽、河南、湖南、内蒙古、新疆等地群众慕名前来就诊,“程氏正骨术”造福患者无数。
扎根乡村他坚持三十年如一日发扬家族医术惠及民众
临近年关,汪集街孔埠社区热闹非凡,上街赶集、打年货的居民络绎不绝。
靠街边一栋不起眼的民房内,进进出出的人们却构成另一番忙碌景象:他们赶在年前来扎针灸、拔火罐,治疗一年到头的“忙碌病”,希望舒舒服服过个好年……
这是程声旗的家,也是他以自己名字命名开了近三十年的骨科诊所,一楼改造成候诊厅和诊室用来接诊,二楼自住兼练功房。
程声旗骨科诊所(实习记者曾紫薇摄)
程声旗看诊施治时,妻子余红凤便在一旁做助手,儿子程传坤根据病情需要为患者按摩松筋,女儿程丹美则负责登记患者基本信息、取药、收费……稍显拥挤的诊室内,程声旗一家四口分工有序,忙得不可开交。
“快过年了,最近接诊的大多是周边的居民,离得近,过来也方便。”程丹美告诉记者,若是在平时,天气也好的话,前来看诊的病人会更多,有时忙得顾不上吃饭也是常态。程丹美坦言,正是不想父母太过操劳,她已辞去工作,全职在家帮忙一年多了。
趁接诊间隙,程声旗笑着说,正骨术擅于以针灸火罐、以指代针、点穴按摩、徒手正脊、推拿理筯为主要手段,皆能法从手出、手摸心会,疗效显著。从年开业至今,诊室基本全年无休,只要有病人来,随时能看诊,冬天还好,就是夏天忙起来最缺午觉。
“这里感觉痛不痛?”“有点胀”谈笑间,程声旗顺手摸住了患者万大爷的腰部穴位,边按边问询道。今年76岁的万大爷已是诊所的老熟人了,诊所刚开业时,万大爷就在这里治好了疼痛多年的肩颈病。此后多年,但凡一有腰酸背痛的小毛病,万大爷第一个就想到来诊所找程声旗。
程声旗在为患者治疗(实习记者曾紫薇摄)
最近,万大爷感到腰部胀痛,程声旗在其腰背部进行了针灸和火罐治疗,再通过腰部按摩舒缓病情,治疗结束后,万大爷坐在床沿舒了口气,顿时觉得舒服多了。
“基层需要这样的医生,关键是治疗效果好,省得老医院。”新洲本地人施先生经常来找程声旗治疗,有时也贴一些膏药,每次疗效都很好,提起程声旗,他不由得竖起大拇指为其点赞。
三十年来,程声旗始终坚持扎根乡村、传承“程氏正骨术”,以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乡民医治伤痛,祛除病疾,受到了四乡八邻群众的交口称颂,也因此荣膺武汉市新洲区“时代楷模·武汉精神践行者”、新洲区“十大好人”等光荣称号。
守护非遗他而立之年再战高考立志从医传承程氏正骨术
“按压穴位要讲究稳、准、快、巧,不是用蛮力!”程声旗一边为患者治疗,一边言传身教,将按摩穴位的手法和要领告诉站在一旁潜心学习的儿子程传坤。
程传坤在程声旗身旁潜心学习(实习记者曾紫薇摄)
据介绍,“程氏正骨术”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新洲名医程正文,到了第七代传人程方朔,名噪鄂东,流传至今已有多年。
为了传承好这一祖传医术,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四年后,程传坤选择重新拿起书本备战高考,转行学医。
年9月,已经32岁的程传坤如愿以偿,考入湖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学(中西医结合5+3一体化)专业本硕连读,学习8年。
如今,正读大二的程传坤在校时努力学习医学基础专业理论知识,趁寒暑假时间回家后就在诊所里帮忙,跟在父亲身边学习骨科疑难杂症的治疗手段。
“以前不懂父亲希望我学医的心情,现在自己也学医后反而能够慢慢理解了。”程传坤说,相比在学校,在家里他感觉到自己离患者更近,哪怕有时候只能协助父亲帮患者按摩松松筋骨,他也觉得很有意义。自下定决心学医后,他的目标就很明确,要将“程氏正骨术”继续发展好、传承好,惠及更多群众。
程传坤也正是程声旗目前努力培养的“程式正骨术”第十代传承人。
程声旗的接诊本(实习记者曾紫薇摄)
程声旗说,早在年,25岁的他师从叔父、“程氏正骨术”第八代传人程金良,潜心学徒十余年,才有了这家骨科诊所。姓名、地址、联系方式、诊疗项目……二十多年来,每一位前来看诊的患者程声旗都记录在册,手写患者信息,平均每一个月就能填满一个新的接诊本。尽管诊所面积不大,年均接诊量却能达五六千人次。
在程声旗看来,传承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通过实践赢得群众的口碑和信任。传承好这门医术,需要一代代人作出相应的牺牲,一切也都是值得的。
程声旗每天坚持练功(实习记者曾紫薇摄)
“‘程氏正骨术’传承至今,经历代创新,最大特点就是医武结合,要继续传承好这门医术,除了不断学习和实践,还要加强自我锻炼,让祖传正骨术有持久生命力。”程声旗说,中医骨伤诊疗对手法要求也很高,这也是他从十几岁开始,直到年愈六十还每天坚持练功一小时的原因。
如今,二楼的练功房里多了程传坤的身影,父子俩步履一致,因常年摩擦走动,地面清晰可见一个锃亮的“圆”,彷佛代与代之间的接力和循环……
编辑:张卓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
热榜
长按